11月4日,受國家海洋局宣揚主管部分委托,由北京大學海洋研討院編輯的《2024年國民海洋意識成長指數研討匯報》在廈門國際海洋周發行。《匯報》顯示,全國各省海洋意識成長指數平均得分為60.02,剛才到達合格程度。
《匯報》初次將互聯網大數據和線下查訪數據相交融,對我國31個省大眾的海洋意識局勢進行了綜合評價,為客觀了解我國國民海洋意識程度、支撐執政機構海洋關連決策提供主要參考根據。考核結局顯示,北京以84分位居榜首;上海、天津分列第2位和第3位;內陸省份四川體現突出,位居第9位;海南、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6個沿海省份也都進入前10名。其余21省份得分均在合格線以下,此中沿海省份河北得分較低,位居第22位,內陸省份新疆、青海、西藏排名靠后。總體來看,我國大多數省份國民海洋意識成長指數得分偏低,國民海洋意識增加任務意義重大。
依據《匯報》,我國國民海洋意識程度與地理環境位置和海洋經濟程度高度關連,大眾海洋常識程度存在明顯的地區和人群不同,部門地域國民海洋意識存在認知程度高、介入水平低的特色。從地區范圍來看,國民海洋意識根本展示由沿海向內陸逐步遞減的趨勢,東部沿海地域海洋意識最高,其次是東北和中部地域,西部地域海洋意識最弱。在沿海地域,海洋經濟與海洋意識有著互相增進的作用,海洋經濟的主要性越突出,大眾也就越珍視海洋,海洋意識相應也就越高。從海洋意識本身來看,東北和中部地域大眾對海洋常識的了解水平以及認知程度與東部地域無顯著不同,然而在網絡中介入涉海疑問的商量上,東北和中部地域大眾則不夠積極,與東部存在一定差距。西部地域大眾的海洋常識顯著低于東部、中部和東北地域;男性受查訪者的海洋政治意識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的海洋文化意識則高于男性。
國家海洋局辦公室有關擔當人表明,海洋意識是國家海洋軟實力的主要根基,創設國民海洋意識查訪考核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固定期限開展國民海洋意識查訪具有主要意義。國家海洋局將以國民海洋意識成長指數為衡量指標,考核海洋意識宣揚教育和文化建設的任務成效。同時,國家海洋局還針對國民海洋意識增加任務提出了6點建議:一是多措并舉,強力開展海洋意識宣揚教育;二是因地制宜,精確施策推進各地域海洋意識平衡成長;三是因材施教,建設或許知足差異群體需要的海洋意識培養機制;四是善用網絡,線上線下交融普遍率領國民海洋意識康健成長;五是加強根基,繼續完善海洋意識學校教育;六是深化研討,連續把握國民海洋意識成長態勢。
據悉,國民海洋意識成長指數平臺成立了在線網站,公共可登錄該網站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