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擔歷史文化傳承媒體職責

——在中國報業混合成長與古史文化傳承研究會上的講話

2024年9月 范建峰

常熟市委宣揚部副部長、常熟日報社總編制范建峰在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友人、各位貴賓:

  今日,群英薈萃,少長咸集,我們相聚在常熟,共同研究中國報業混合成長與古史文化傳承。首要,作為東道主,我謹典型常熟日報社,向各位貴賓的到來表明熱鬧的迎接和衷心的感激!

  《常熟日報》復刊于1984年,原名《常熟市報》,1995年改名為《常熟日報》,發布量一直位居江蘇省縣市報之首。2024年,經江蘇省報導出書局提名,國家報導出書廣電總局結構專家嚴峻評審,《常熟日報》被評定為全國百強報刊,是目前入選的全國唯一一家縣級報。2024年以來,常熟日報社積極順應產業成長趨勢,著力推動媒體混合成長,目前全媒體條理已根本形成,構建了包含有《常熟日報》紙媒、《常熟日報》數字報、《常熟日報》數字報電話客戶端、常熟報導網、常熟在線電話客戶端、常熟民情在線、戶外電子閱報欄以及常熟日報生涯家、微報、民情在線等矩陣,實現了全方向、立體式流傳。

  古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魂靈,具有獨一無二的基因特征。本次研究會的主題定位為中國報業混合成長與古史文化傳承,對媒體如何借力文化推進成長很有現實意義。本年正是常熟獲批國家古史文假名城30周年,30年來,常熟不停推進文化成長繁華,增進古史文化與今世文明交相輝映,此中常熟日報在這方面有一些做法,也贏得了一定成績,也但願通過此次論壇吸取到更多的經歷。

  下面是我的幾點體驗,與大家一起商量:

  一、 媒體需做古史文化物質的發掘者

  密切的古史文化物質賦予了常熟無窮的魅力,在推進文化成長繁華過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掘古史文化物質,已成為《常熟日報》研討的主要課題,也是我們每位報人深知的義務地點。紙媒發掘古史文化物質,首要要施展副刊版面的第一窗口作用。常熟日報從復刊以來就珍視副刊版面的編制出書,近五年來有20多件作品牟取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獎,此中一等獎作品3件。重要做法一是交融常熟古史特點,將副刊名定位《虞山副刊》,發表各類優秀文化作品,不停打響這一副刊品牌;二是堅定名家工頭,副刊版先后由常熟市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充當編制,確保版面質量,亮出文化特點;三是深挖文化物質,廣泛聯系全市文化界人士和讀者,一方面撰寫反應鄉土氣味、具有常熟文化基因的優秀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加大對傳統風俗、民間文化、風土人情、名人故事、掌故軼事、珍聞傳奇等有關常熟文化方面的詞章約稿,使更多優秀文化元素得以在詞章中表現,在報紙上展示,讓更多優秀文化傳統在前言中流傳,在瀏覽中傳承。

  在施展副刊第一窗口作用的根基上,我們勤奮拓展在報導版上的文化講求。比年來,《常熟日報》緊緊環繞市委、市執政機構提出的文化常熟的總體要求,積極結構統籌,開展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力度的重大主題報道。

  開展走進系列大型報導舉動,多角度呈現常熟古史文化風采。《常熟日報》在2024年度刊發《走進虞山》系列報道,整組報道分七大篇章,29篇稿件,5.6萬余字。隨后在2024年結構統籌《走進尚湖》系列報道,刊登了近20篇報道。2024年3月,我們開展走進沙家浜報導舉動,共刊發6個篇章近30篇報道,從多角度對沙家浜的亮點作全景式呈現,并深入思索紅色古史文化的傳承,向讀者呈現一個加倍普遍的沙家浜。本年是常熟港開港20周年,《常熟日報》聯盟常熟碼頭岸辦開展走進常熟港大型報導舉動,分6個篇章共30余篇報道,通過圖片、文字等格式,對開港20年來的亮點作一次體制的梳理,并深入思索如何營造常熟港新一輪的成長優勢和特點。為進一步發掘文化物質,打造文假名牌,每次走進系列報道辦妥后,我們城市統籌出書同名圖書,收入常熟日報文庫。

  二、媒體要做進步文化弘揚的引航者

  鐵肩擔道義,高手著詞章,是原人民日報社邵華澤社長為《常熟日報》的題詞,它鐫刻在常熟日報的進門大廳,也記住在報社所有員工的心中。

  值得思索的是,跟著互聯網專業的運用和遍及,當代信息流傳方式發作了龐大的變革,網站、論壇、博客、微博、……人人都是信息發行者,自媒體時代來到。于是,海量的信息魚龍夾雜,在這樣的場合下,更需求我們主流媒體擔負起義務,強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為弘揚傳統文化,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常熟日報社比年來結構了一系列文化尋訪事件,此中《尋訪文化傳人,弘揚虞山之風》異地采訪事件中我們派出記者赴西安、上海、杭州等地,對虞山派文化傳人進行專訪,采寫了《總理故事觸發常熟文化熱》、《矢志尋真虞山門》等20多篇報道,普遍呈現了常熟文化薪火相傳、厚重博大的特質,加強了當地人和新常熟人對常熟文化的驕傲感。

  本年是常熟獲批國家古史文假名城30周年,常熟日報社在9月中旬將聯盟廣播電視開展一次異地采訪事件,在全國國家古史文假名城中選取10多個代表都會,采訪該都會在推動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做法經歷,在施展文假名城效應推動經濟社會成長中的進步措施,為常熟增加文化軟實力,推進經濟社會更好成長提供借鑒。

  三、媒體應是文化事業壯大的拓展者

  比年來,面臨劇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常熟日報社勤奮構建報業經營多元化格局,憑借公信力與品牌優勢,強力拓展文化行業,擴張常熟日報品牌陰礙力,勤奮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強力推動文化訓練事業。2024年,成立常熟日報文化訓練中央,投入近300萬元打造常熟市青少年瀏覽體會中央,訓練基身份于古城區,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集書報刊瀏覽與販售、益智游戲、教育訓練、各類講座展覽于一體,是青少年課外事件的極佳地方。常熟日報文化訓練中央目前佔有小記者6000名,常年開設小記者各類訓練班,同時,依托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導學院、中國小作家協會等優勢物質,推銷利用內地外進步兒童教育理念和文化教育項目。目前,正在方案實施訓練中央拓展項目,全心打造全市少兒優質文化教育訓練基地。

  二是強力推動文化出書事業。報導媒體是文化戰線的主要構造部門,蒙受著思想帶領、以文化人的主要職責。媒體出書的優秀作品本身也是優秀文化的主要內容。在當好傳承載體的同時,媒體如何把自身所刊發和流傳的優秀作品匯集起來,通過結集出書等方式,整合零星的文化作品為集成式的文化精品,同時開展好優秀文化作品的二次流傳,這也是媒體在推進文化傳承中面對的一個主要課題。在這方面,常熟日報作出了一些試探。我們講究副刊文化作品的收拾出書,將歷久散落在副刊版面上的詞章予以分類匯總,分批編制出書。2024年,我們編制出書常熟日報文庫首部作品《江南影像——常熟的那些人和事》,開端拓展出書領域。2024年,常熟日報社與蘇州古吳軒出書社強強聯手,掛牌成立古吳軒出書社常熟服務處,常熟日報社以此次配合為契機,應用報社統籌出書優勢,依托常熟古史文化物質,大膽試探,借力而行,跨出了媒體與文化混合成長的主要一步。兩年來,已出書了30多部常熟文化題材的優秀冊本。

  三是強力推動文化會展事業。文化事業與文化行業互相增進又互相依存,報導媒體要實現文化事業的更好成長必要做到依托媒體文化事業的根基平臺,加速與文化行業的混合,不停壯大文化行業,實現以文化事業增進文化行業成長壯大,以文化行業的成長壯大反哺文化事業的成長繁華。歷久以來,我們積極試探文化事業文化行業的雙贏,一方面強力奪取文化事業和文化行業關連政策支持,2024年,常熟日報全媒體建設和古史報紙數字化工程項目入選當年度江蘇省文化行業率領資本津貼項目,牟取省級資本支持;另一方面我們積極拓展關連文化行業項目。2024年,常熟房地產展覽會和婚育婚慶展覽會時期,由市執政機構臺灣事情辦公室、市文廣新局、常熟日報社共同開導統籌的初次兩岸文創展正式舉辦。事件展出了一批國家級、省級、蘇州市級非資源文化遺產,讓市民感受到了濃重的文化氣味,牟取了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本年3月,由常熟日報社統籌的東方之魂《富春山居圖》紅木雕刻兩岸合璧臺灣特展在苗栗縣三義木雕博物館揭幕,再現了元代畫壇宗師黃公望的曠世杰作,此次事件也成為新春后兩岸文化切磋的一大盛事。

  當然,報業混合成長與古史文化傳承是一項歷久而艱巨的工作,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也遭遇了不少瓶頸和疑問,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增強吸取,不停試探,牢固樹立首創意識,加速推動混合成長,提高報導輿論率領力和媒體文化陰礙力,真正擔負起新期間報導媒體的職責和天職。但願各位同仁賜與強力開導,共同推進媒體在文化傳承中或許施展更傑作用。謝謝大家!

  

Back To Top
GIF图片